查看原文
其他

青记观察丨一份无愧于新闻专业的毕业作品

庄永志 青年记者杂志 2023-08-16


导 读

 

每到毕业季,总忍不住发问:为什么学生提交的毕业作品中硬新闻总是这么少?

当问到答辩的学生“为什么毕业作品离新闻那么远”或者“为什么不写(拍)硬新闻”,有学生会说:硬新闻要么够不着信源、要么敏感、要么有争议,像时政新闻、像“江苏锁链女”、像“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之类;也有学生会说:现在的新闻都是泛新闻,好多新闻单位做的硬新闻也不多啊,我们学生做起来更难;也有学生会说:现在流行非虚构写作;还有学生说:毕业后当记者的机会真是太少。
面对这些一起学习了四年的本科生和一起学习了两年的硕士研究生,相信他们的回答不是搪塞,所以我看到的新闻类的毕业作品大多偏软:不仅题材软,报道的角度也鲜有深挖的。比如今年,至少有三部作品写了或拍了南京的网红动物园——红山森林动物园,突出的都是动物园的理念与日常,对它自收自支的特殊体制和疫情期间的经济困境,反而着墨不多;至少有三部作品写的或拍的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都是某种手艺或某门艺术的特点、传承之不易;至少有三篇写的都是个人或家族的故事。
在明显去新闻化的选题中,每年还是有少数学生迎着新闻上,完成了无愧于新闻专业的作品,今年至少也有一部这样的作品——这就是本科学生陈雨航的视频作品《过峰》!
她的选题来源于我们很多人都有的感染新冠的经历。去年12月,她感染新冠,新冠浪潮袭扰她的家乡(一个县级市)最猛烈的时候,她身边大多数人都感染了:一位在医院工作的长辈说医院“一床难求”,有朋友慨叹“偌大的市医院,居然开不出两颗布洛芬”。
陈雨航很有新闻意识。她在最初计划拍摄有关基层医疗系统如何改进院前急救系统的基础上,逐渐聚焦家乡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在应对新冠疫情中尤其是去年12月疫情防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后经受的考验和获得的经验,她的专业敏感使得选题更有时效、更加迫近。
陈雨航很有行动力。她为了获得拍摄机会,在电话采访家乡卫健部门工作人员的时候,主动提出利用专业所学帮助整理材料,赢得了卫健部门的信任与支持;她在感染康复后从今年年初拍到五月底答辩之前,在新冠感染过峰期间和之后深入一家县级医院、一个镇卫生院和一间村卫生室进行近距离拍摄,记录下了各级医务工作者努力克服困难抢救病患的场景。
陈雨航长于思考。她不仅冷静地记录下新冠感染严重时的紧张与仓促,也记录下疫情渐趋平缓的改变,更着眼发展、立足建设性,想办法采访到了市人大代表和市卫健委主任这样的权威信源,呈现了如何进一步提升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理性分析。
她的作品也有深深的遗憾。她本打算从去年12月7日疫情管控放开时就跟拍,做一个纪录片,但她感染后症状严重,也怕传染别人,就没能及时跟拍疫情过峰最开始的情况。在后续跟进中,她发现这一题材有进一步阐释、分析的空间,很适合做解释性报道,就决定继续跟拍。她说:这也算是学新闻专业的我大学四年经历了三年疫情留下的一份作业!
陈雨航已经以广电专业学分绩第一的成绩保研,相信她将来无论从事科研还是实务,凭她的专业敏感与智慧勤勉,都会有更加专业的新建树。
(作者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曾任《焦点访谈》主编)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3年第12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庄永志.一份无愧于新闻专业的毕业作品[J].青年记者,2023(12):128.‍


编辑:小青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刻订阅《青年记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